自柯文哲参选并当选台北市长以来,台湾政治生态就开始了新变化,“蓝衰绿兴白起”。发展陷入低谷,实现全面执政,并与无党籍台北市长柯文哲实现了“绿白联盟”。然而,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结果则是大胜,大败,柯文哲台北市长选举险胜,台湾政治生态再次发生新变化。同时,受“政党法”等因素影响,台湾政治生态与格局持续新的调整。
台湾自政治民主化以来,政治生态与格局变化基本上是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较量,是国民两党轮流执政。未来蓝绿之间的兴衰,或国民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依然会延续下去。
继2018年“九合一”选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与地方政治生态之后,2020年大选与民意代表选举,将进一步改变台湾政治权力结构与“立法院”政治生态。台湾可能变天,有望重新执政,特别是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席次会明显增加,将会形成国、民两党在立法机构势均力敌的格局。在113席民意代表中,其他单一政党很难超过10席,甚至难以超过5席,上次时代力量党取得的5席是“礼让”的结果,下届较为困难。即使柯文哲组党,投入民意代表选举,也难取得较理想民意代表选举结果,关键原因在于他的支持者与、时代力量党、社民党等支持者有高度重叠。
近年来,台湾政治生态发展最为特别的是以柯文哲代表的所谓“白色力量”崛起,外界普遍称其为“第三势力”,对岛内政治生态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在台湾统独分野与蓝绿政治格局之下,柯文哲代表的既不是“白色力量”,也不是第三势力,笔者称其为“柯文哲势力”,主要是以他独特的个人特性与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势力与影响力。大量资料显示,柯文哲的支持群众有50%左右是民众,特别是“新独势力”时代力量党、社民党等是柯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准确地讲,“柯文哲势力”是“非蓝”势力的一部分,在某种情况下也可归为泛绿阵营的一部分。
观察台湾政治生态或政治格局,不能以政治人物标榜何种颜色或政党来定位,也不是以政治人物的政治策略来定位,而是以基本的政治立场、国族认同与主体支持群体来定位。柯文哲虽然强调“两岸一家亲”,但主要是“策略运用”,他也公开承认了这一点,并不改变他自称“墨绿”的政治属性。从柯文哲不时拜访李登辉与就可断定柯文哲的基本政治属性。不过,由于他不是党员,在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上较为理性与务实,自然是大陆交往的对象,才有沪台双城论坛的举办与延续。
不可否认,柯文哲的崛起确实对台湾政治生态带来冲击与影响,但尚未改变台湾蓝绿二元政治的基本格局。自2018年底以来多次民意代表补选投票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受岛内政经环境变化与一年前出台的“政党法”影响,近来岛内政治生态也出现一些新变化。
一是柯文哲为了争取2020年大选正在思考建立政党事宜。不过,笔者对柯组党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吸引有实力的政治人物参加新政党并投入民意代表选举不仅难度较大,反而可能出现对柯文哲不利的反效果,他一再批判的“政党之恶”战略制高点可能破产,也不符合当前出现的所谓“去政党化”民意变化。特别是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政党,必须在国族认同、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与“九二共识”等重大问题上明确立场,不能再模糊处理,否则无法再与大陆进行正式互动,柯党将面临两岸关系立场的必答题。过去台湾政治发展经验一再证明,许多新成立的政党曾企图成为第三势力,最后在两岸立场问题上的立场与表现,不是回归蓝营就是归于,未能成为真正的第三势力。
二是在“政党法”压力下,一些小型政党如中华生产党、台湾与基侧党等多个小党被迫自动解散或放弃重新登记。特别是曾与宋楚瑜合作参加2012年大选并在2018年“九合一”县市长选举中败选的新竹县长、民国党主席徐欣莹,于1月25日宣布民国党合并到妙天法师于2018年10月筹组的“国会政党联盟”。
三是台湾第三大党时代力量党发展受阻。党内在对待柯文哲“两岸一家亲”表态与坚持“”立场上发生矛盾与分歧,出现裂痕。前不久,黄国昌宣布辞去党主席职务,邱显智有望出任新的党主席,该党未来发展前景不乐观。随着2020年台湾“大选”与“立委”选举的逐步展开,台湾政治格局与政治生态将进入一个新的变动时期。